讀書伴我前行
勞人科 馮 雪
尊敬的各位領導,同事們:
大家好,我是勞人科的馮雪,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:“讀書伴我前行”。
若是有人問:“讀書的意義何在”,我想我會做這么個比方:我品嘗過許多美味,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味道,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其中的一部分融入了我的軀體,變成了我的骨骼。
年少時讀書,只知囫圇吞棗,贊嘆作者詞句的美妙。當步入社會,隨著閱歷的增長,閱讀向外擴寬了我的視野,看越多的文字,體味更多的命運,洞悉更大的時代環境,又同時向內探索自己、提升自己,努力做一個思想成熟、人格獨立的社會人。從事地質行業,脫離安逸閑適的生活,投入辛勤嚴謹的工作,我也有過疑惑和迷茫,深感空洞和慚愧。心緒浮動時,我便翻開窗前的書本,靜下心來沉淀與反思。當我們投入一份工作時,首先應當考慮的是這份工作能帶來的學習與成長機會,以及自己所能創造的價值,而非物質酬勞。“敬業品格”以及“工匠精神”才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珍視的,而這,更是一種態度,一種信仰,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。東漢時的薛勤一句“一屋不掃,何以掃天下?”警醒著我,應該以精進不息的精神,火焰般的熱忱,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,那么,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,也能成就不平凡的功績。所以身為普通青年員工,更要在日常細節處用心,爭取做好每一項工作。
那么對于一個單位來講,讀書學習意味著什么?《好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》這本書寫到:企業就像是開往成功碼頭的巨輪,操作這艘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,船長與水手們必須只有一個共同目標。當我們踏上這艘船,命運就緊緊地連在了一起。共同在航行的道路上乘風破浪,放下功利心、浮躁心,拾起鉆研心,恒久心。把自己的分內工作做到最好,并且盡力幫助同伴,共同協助船長,努力將這艘船安全平穩的駛向目的地。當前,我們立足于固體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根本職能,并積極參與地質災害防治等服務領域的發展。基于此,讀書學習是廣大干部及職工獲取信息、擴寬視角、增長專業技能、提高職業素養的必要手段。讀書是一種學習方式,也是一種高雅的習慣,腹有詩書氣自華,無論是專業著作還是各類業余書籍,各冊開卷有益,使人舒心靜氣。讓我們拿起書本,積極響應“讀書月”的號召,研習前人地質專著,努力“發展地礦經濟”,修煉內在氣質,“構建和諧文明六隊”,切身實踐企業核心價值觀,以“鼓足干勁、力爭上游,為建設經濟強隊”為奮斗方向,為我隊建設綜合性地質隊、向“十三五”宏偉目標奮進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技術支撐。
今年是中國地質調查工作一百周年華誕。一百年來,中國地質調查事業人才濟濟,枝繁葉茂。我們不能忘記重要的奠基人之一——丁文江先生,天下你我應識君!由他提議并參與完成的《中華民國新地圖》、《中國分省新圖》在1949年后的歷次國界談判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他還重新開啟并發揚了《徐霞客游記》和《天工開物》的科學價值。飲水思源,我們需要“回首所來徑”,像這位先賢投去崇敬的目光。正是因為他,用人格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,在茫茫的黑夜中,照亮地質學家們腳下的地質之路,福澤后代,延續至今。一百年后的今天,前總理出版的《溫家寶地質筆記》又一次震動了整個地質界。筆記中自述,“我在野外觀測時十分細心,一絲不茍,為了盯一個點,有時要跑一兩個小時的山路,從不馬虎。在野外的考察中,我從未定過一個遙測點,因為我的良心不允許我這樣做”。每當手捧書卷,讀到這樣的字句,我便深受觸動。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曹衛星提出“要組織開展好讀書交流活動,通過深入交流,引導大家從共和國總理的奮斗足跡中汲取思想活力,獲得智慧啟發,自覺把李四光精神、‘三光榮、四特別’精神代代相承”。《溫家寶地質筆記》的出版不僅發揚了執著、嚴謹、細致的地質精神,為后輩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財富,還有他秉承真理、憂國憂民的情懷,更加堅定了地質工作者奉獻的決心和信念。讀書學習當如斯!
奉獻是一種信仰,澆灌敬業和樂業之花”。我來到六隊,進入勞人科工作已經三年,從懵懂青澀的門外人蛻變成獨立高效的成熟員工,每一個數據,每一份報表,無不包含著領導的傾囊相授,主任的諄諄教誨,同事的悉心幫助。我們每個員工還要在工作學習中實務精進,反躬自省,修心篤志。做一個正能量的地質工作者。只有每個崗位上的“螺絲釘”時刻培養知識敏銳性,并具備豁達的情懷,整個單位才能積累豐富的前沿信息量及高水平的技能儲備,和諧高效地團結隊伍蒸蒸日上。
讀書,凝聚了專注與細致,嚴謹與執著。知識,代表了積累與修行,價值與財富。讓我們以知識為帆,技能為槳,業務為舵。遵循著前輩們的航線,劈風斬浪、勇往直前!謝謝大家!